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娱乐
 

民间歌舞
民间歌舞
2017年07月11日 17:01:12    来源:
【字体: 】  【打印本页】  【关闭窗口


  八音会 在上党地区流行最广的音乐组织和音乐形式,以古代把金、石、丝、竹、瓠、土、革、木称作“八音”而得名。从长子县西南呈村元代就制造锣鼓器看,至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。境内多数县的大村大镇,都有八音会,乐器有大鼓、小鼓、板、大锣、小锣、钹、镲、小云锣、梆、巨琴、二把、胡胡、唢呐、木鱼等,和上党梆子的乐器完全相同。近年又汇入了丝弦、弹拔、电声等乐器,使其演奏的乐曲更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,更受群众喜爱。演奏的曲牌有[十大番]、[小十番]、[十样锦]、[长皮]、[节节高]、[戏牡丹]、[得胜令]、[招军]、[如令]、[盗令]等。八音会的活动,过去主要是参加迎神赛社,也为娶亲或搬家助兴。遇到商号或住户在街中心摆上一张上面摆有烟茶或酒的桌子,就需停下来演奏一番。如两支八音会在街头相遇,则停下来展开竞吹,互不示弱。新中国成立后,增加了为结婚和送殡服务。演奏中增添了《东方红》、《小放牛》和各种民歌。上党八音会已被列为山西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。

  九莲灯 流行于高平等地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。原称“九连灯”,由八洞神仙为王母娘娘拜寿的故事演变而成。

  十不闲 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。主要流传于陵川县平城镇一带。由中国民间舞蹈霸王鞭演变而来。参加人数可多可少,表演者每人手持一根l米多长的竹子,两头穿眼,装上铜钱。表演时,以本地秧歌舞步,手持竹棍忽上忽下、时左时右地舞动,敲击四肢、肩、背,不断打出有节奏的响声。多载歌载舞,曲调为当地民间小调。

  小车舞 制作和旱船相仿,只是车上有篷,车后有杆,只坐一人,后有人推。坐车和推车之人都扮戏装,或扮猪八戒推媳妇,或扮张翁推张婆,随着音乐节奏,作上坡下岭、过河等动作,有些还插有夫妻对唱。

  龙灯舞 用竹篾编制而成,分龙头、龙身、龙尾3部分,上罩以画有龙鳞的彩布,内燃蜡烛。头尾和每截龙身上都安有长杆。舞龙时,每人持一杆。另一人持上扎火球的长杆在前导引。双龙舞者称“二龙戏珠”。其舞法有老龙漫游、蛇蜕皮、大翻身、盘龙戏珠等,音乐以唢呐为主,锣、鼓相伴。舞时巨龙摇头摆尾,翻腾邀游,气势雄伟。

  花棍舞 晋城市民间舞蹈艺术形式,主要流传于城区、沁水、陵川等地,为集体舞,参加人数多少不等。先用各色彩纸或布条把木棍缠成彩色花棍,花棍两头挂铃当彩穗,表演时边歌边舞,以棍自击膝、腿或互打对击,并时而变换队形。也可边走边打,称为“打花棍”。

  花鼓舞 晋城市民间舞蹈艺术形式,主要流传于沁水一带,以土沃、张村一带的打花鼓最富特色。为集体舞,参加人数不限。分为文、武二丑。武丑男相,嘴叼一面如竹制笔筒大小的小鼓,手执绳头鼓槌,边跳边打;文丑女相,手持花灯、彩绸、折扇等进行表演,乡土气息浓郁。

  旱船小车舞 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。流行于全市各县、区,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。其形式是:用竹子或木条扎成船架或小推车形状,围以布料,施以彩绘,船身或车上满扎绸花、悬挂小镜、儿童玩具、小旗和灯笼;中有一人驾船身或车架,另有一“艄公”或小丑作划船或推车状,二人配合默契。船头时仰时俯,车身左摇右晃,绕城行进,穿插有序。

  跑驴 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。在全市流行较广。表演方法是:先用纸浆焙成驴(或马)前后身模型,或以竹皮捆扎成驴(或马形框架)。上糊以纸或罩以布,绘上色彩,饰以尾巴或响铃。跑场时演员扮成“新媳妇回娘家”之类戏剧人物,奔跑跳跃,穿插行进,鞭声阵阵,铃声叮当,气氛红火异常。

  扛桩 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。流传于全市各县、市、区,形式大同小异。有扛桩、抬桩、抬阁等多种形式。扛桩者肩扛铁架,架上装饰扇、花、盆、云、山等景,景中桩上站立儿童表演者1—2名。扛桩者踏着鼓点在地上来回扭转,边转边走。桩上的小演员不停地做出各种活泼有趣的动作,上下配合,生动有趣。在沁水县潘庄一带流行木偶桩,扛桩者、桩架及装饰同一般扛桩,桩上站立木偶,动作由扛桩人抽动各个暗道机关调整、变换。

  踩高跷 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,常见于元宵节或古庙会,由集体表演。跷,又称“拐子”,用硬杂木制成,上粗下细,中间有一脚踏板,表演时将左、右跷分别绑在两腿上。跷分低、中、高3种,低跷高30厘米左右,高的约60厘米。踩跷者分别扮演不同戏剧人物,转场表演,边走边唱,穿插奔跑、跳跃,并有一两个丑角,时而做些滑稽动作,增加欢庆气氛。

  二鬼摔跤 晋城市民间舞蹈艺术形式。表演者头戴大头面具,背上背两个恶赖厮打的假人道具,通过滚、爬、摸、打等动作,使背上“二鬼”相互摔跌,逗人喜乐。

  五鬼盘叉 流行于陵川县冶头乡,由目连救母的故事衍变而成。故事情节是:刘青提打公骂婆,异常泼悍,阎王差5个小鬼来勾。小鬼们手持提牌,经过滚扑跌打,将刘青提缚走。据说原来演出时尚有刘青提忤逆公婆、打骂邻舍和阎王差鬼情节,现在都省略了。

  狮子舞 流行于沁水县梅河、沁河流域。用麻染色做狮子皮毛,附于用竹签扎成的狮子架上。表演时前后两人,另一人手举红色绣球在前面引逗,俗称狮子舞绣球。有独狮表演,也有大小狮子共舞。动作有狮子上山、下山、翻桌子等,雄狮龇牙咧嘴,豪放狂傲,形象逼真,非常好看。

  黄河灯会 民间文艺活动。历史上晋城一带有在街头院落筑旺火、搭彩门、架彩棚,悬灯结彩以庆贺节日的习俗。20世纪80年代,发展到在城镇的繁华街区以红黄蓝白条布编棚搭彩、悬灯数里的规模。1989年元宵节期间举办了“晋城市首届黄河灯会”,泽州路编棚搭彩绵延数里。之后又连续举办了多次。黄河灯会已发展成为包括灯门大赛、灯棚大赛、彩灯园艺、民间灶火、八音会、节日焰火、文艺戏剧调演等综合性民间艺术节。

责编:谢赛玉

我要打印】   【编辑信箱】   【纠错热线】   【推荐】   【收藏
    分享到:
33.9K
 
  您还要浏览: 网上查询 | 印象晋城 | 政务公开 | 在线办事 | 互动交流  >>> 网站首页
  您还想搜索:本站
互联网
提供信息线索:jcxxzx@jconline.cn       我要投稿
365外围投注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365外围投注平台" 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365外围投注平台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网未注明" 稿件来源:365外围投注平台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"稿件来源:365外围投注平台"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。